穷人为何穷_诺贝尔奖经济学家_主要还是这三个方面的思维认知

原标题:穷人为何穷?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主要还是这三个方面的思维认知

如果有人跟你说,你越加班,后面赚到的钱越来越少的时候,不知道你心里有何感想。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不能让穷人摆脱贫穷,不知道你相不相信。

贫穷这个词,听着让人厌恶,但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个词,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人在贫穷的泥潭里挣扎。世界上最底层的10亿人,还是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之下,哪怕国际组织曾经给予他们援助,仍然没有办法拯救他们,穷人为什么总是在穷困的境地里徘徊?

诺贝尔经济学奖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花了15年时间,走过了5大洲,调查了贫穷人口最多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关于穷人为何贫穷的结论,也刷新了我们的认知。

我总结他们的研究,发现穷人主要还是在于这三个方面的思维有认知偏差。

穷人为何穷?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主要还是这三个方面的思维认知

1、穷人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在非洲的贫民窟里,就发生过这样的事。非洲有一个村子里的人都很穷,他们靠种地为生,这里的天气比较稳定,但就是虫害频繁,导致农作物的收成少,村里的人收入也少,常常因为农作物收成不好而挨饿。

当地官员看到这种情况,于是,投入了一笔资金去给村里的人购置更好的杀虫剂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出乎意料的是,一个月过去了,农作物的情况不仅没有变好,甚至变得更糟糕。

原来,村民拿到钱之后,把钱都花在了购置食物上,因为有食物,他们更不急于去打理田里的农作物,导致虫害比之前还厉害。

当穷人陷入贫困的境地时,他们会减弱对未来的思考,变得越来越只看到眼前,看到局部的利益。就好像上例的非洲穷人们,他们吃不饱,当他们拿到钱的时候就只管去买入食物,把食物以外更重要的事情都忽略了,而忽略的,正是关于未来发展的事情,这是致命的,这也是为何穷人一直徘徊在贫穷这个圈子里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他们拿着钱去购置更好的杀虫剂,虫害减少了,自然农作物的收入就增加了,有了钱,就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更好的教育中去。

贫穷会限制个人的眼界,思维也不能往更远去看,穷人要警惕这一点,不管现状怎样,都要考虑未来。

穷人为何穷?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主要还是这三个方面的思维认知

2、穷人的教育无用论

穷人的孩子不上学是真的没有钱去上学吗?有些是的,但大部分并不是,这不仅仅发生在国内,国外也是,实际上,是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去上学,认为上那么多的学,归根到底还不是出去打工,于是,让孩子早早就出去外面赚钱。张桂梅老师大家很熟悉了吧,她让那些女孩子能继续回到学校读书,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到了孩子家去劝说父母,哪怕张桂梅老师苦口婆心,有不少家长还是不愿意让孩子继续回去读书的。

有些孩子认为读书苦,不愿意再回到学校,家长也是纵容。

事实上,接受更高的教育永远都是一个人有效地去改变自己生活的手段,这个方法适合所有年龄层的人,不仅仅是孩子。而穷人的教育无用论,是因为他们看不到接受教育的好处。

对于家长来说,教育不是一样立马能看到收益的东西,相反,它是在多年以后才会有回报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就舍不得孩子外出工作能得到的那点钱,而这种对于教育的不重视,也造就了后代重复的命运。

质变才是根本的改变,而引起质变的就是教育。对于成人,贫困的时候最应该做的事情也是去学习,例如读书,是廉价的方式,但却是很好地让自己获益的方式,想不通的时候,就多读书。

穷人为何穷?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主要还是这三个方面的思维认知

3、穷人不管存钱,只管花钱

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在调查的时候发现,一个地区的人越是贫困,他们在非生活消费品的花费就会更多,有着强烈的消费欲望。例如在非洲,不管一个家庭的日子过得不怎么样,他们还是会在生日的时候花费很多钱去举行寿宴,邀请一大群的人到家做客,或者是在婚礼、葬礼等场合上花重金。

穷人很少思考能存多少钱,而是想着赚钱就是花钱的。这样的做法有两个很大的弊端,第一,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很低,因为没有存钱的习惯,当家里有人生病了或者有人失业了,整个家庭就会变得很困难,最糟糕的情况可能就是在吃喝方面都成了问题。

第二点是,没有存款就意味着丧失了投资的机会,要知道,再少的投资也是需要本金的,如果你看到一个创业的机会,那就更需要本钱了,没有存款,意味着少了投资的机会,没有了投资,就只会让穷人一直穷下去。

穷人为何穷?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主要还是这三个方面的思维认知

穷人之所以穷,很大的一点原因并不是来自于外部的环境,而是自身思维的局限导致不良行为的养成。正如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所表达的,有些穷,是穷人自己选择的,很现实却道理深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admin发布于 2022-03-15 10:44:11 头条
上一篇:股市重要的是布局下一篇:挽回逾500万元经济损失!韶关召开“3·15”消费维权新闻通报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