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的投资版图_趋势分析

原标题:百果园的投资版图|趋势分析

百果园是一家怎样的供应链公司。

作者|朱若淼

设计|高 洁

生鲜是一门难做的生意,它的难是由国内农产品供需结构所决定的。零售商们要想做成生鲜连锁的生意,必须迈过多道坎,它们贯穿了生产、流通及销售一整条产业链。

过去十年,零售商们率先把握住了需求市场变动的机会。在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饮食结构变革的大环境下,连锁的水果商、主打生鲜品类的零售商以及电商平台,如百果园、永辉、盒马、拼多多等快速成长起来。

但当零售渠道扩张到一定规模,向上整合供给端各方资源成为了如今零售行业共识。尤其是近几年来,无论线上、线下渠道都将供应链视作竞争壁垒在建设。纵向产业链方向上的布局,为渠道在前端的竞争提供了「子弹」。

我们选择百果园作为观察生鲜零售渠道搭建供应链壁垒的一个样本。它也是众多布局上游供应链的零售商中,动身较早的一家公司。

本世纪初,百果园抓住珠三角快速城市化的机会,切入水果这个高经济附加值的农产品品类,成长为区域水果连锁品牌,并不断往珠三角之外的市场扩张。2015年,这家公司完成了4亿元A轮融资,在当时创下了水果行业A轮融资金额的记录。

此后,百果园便加快了投资的脚步,来满足自身发展及战略的需要。

一方面,它围绕自身业务在2015年启动了一系列收购,陆续完成了对果多美、鲜时代、绿叶等区域市场的水果连锁品牌的并购整合,以实现市场规模的扩张。

另一方面,百果园在同年6月成立了百果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始了自己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布局。

企查查显示,目前百果园的对外投资数量已经超过50家,囊括了从农业科技、生产,到流通及销售的一整个产业链条。透过这张投资版图,我们试图梳理出它这些年来,如何在供应链上展开具体布局的。

过去四年,算上百果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旗下基金的对外投资,它每年的平均投资速度约13家,这个节奏远高于其刚成立头三年,每年平均投资2家的节奏。

品牌化、生产性技术投入和流通供应链建设是它七年来最主要的三大投资主题。这三者都是围绕纵向产业链展开,其中生产性技术和流通供应链上的投入,都服务于百果园的生鲜品牌化策略,而品牌化策略又被百果园视作它在零售端的核心竞争力表现。

与此同时,过去三年行业经历着剧烈变化。这促使百果园的对外投资也开始横向探索,从投资新渠道转向扩品类投资。基于后者,百果园快速从一家水果零售商转型为综合生鲜零售商。它的基本逻辑,仍然于百果园在纵向产业链上的投资布局保持一致——都是为百果园在零售端的竞争提供支撑。

对于等待上市的百果园而言,过去这七年它的大多数投资动作隐身在台面之下。但这一系列纵向产业链及横向品类上的投资,的确为百果园应对这个高度不确定性的行业竞争提供了支持。

供应链耕耘的深度决定了它留在赛场上的时长。

投资方向一:整合产业链、开启品牌化

打造品牌是百果园一直以来都在做的事情。回顾百果园的品牌建设大致分为了两个阶段:

首先,2002年到2015年这13年间,百果园通过连锁规模的扩张以及水果销售分级标准体系的建立,完成了渠道品牌的建设;2015年之后,百果园启动了品类品牌的建设,此时它的品牌化策略也迈入第二个阶段。

2017年百果园与佳沃鑫荣懋、陕西海升集团等多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果品行业协会优果联(优质果品产业联合会),并牵头设立优果联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由百果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控股。该公司此后的一系列对外投资都是围绕品类品牌建设而展开。

对于百果园而言,品类品牌建设是其在零售端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它是以强大的供应链实力作为支撑。优果联扮演了那个在背后提供支持的角色。

百果园董事长、优果联执行主席在余惠勇,在2016年《优果联的使命》主题演讲中曾提到,「产品最后有没有价值,价值多大,取决于你的品牌。价值的保障在全产业链,也就是说果品或者大而广之农产品,最终品牌的形成一定是要全产业链掌控。」

相比第一阶段百果园的渠道品牌建设,品类品牌需要更重的生产性投入。因为农产品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它是有生命周期的短保商品,这要求品控介入及标准制定,必须溯源到生产阶段。

优果联过去五年的对外的投资,反映出了这一策略。目前它一共投资了19家公司,它们的经营范围多以种植为主,并往往都涉猎有农资生产或批发流通业务。

数据来源企查查

聚焦水果单品类种植基地、深入生产供应链的布局,是优果联对外投资上的主要特征。

它通过单品类品牌建设为切入点,与上游生产基地建立更深度的合作关系,本质上反映的是百果园在产销供应模式上的一种探索。通过入股上游种植基地及农资公司的方式,它试图摸索出一种能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各方利益的订单农业模式。后者区别于传统采买逻辑,它以销售订单为基础,绕开中间流通商,直接与种植基地建立合作。

这是个更短的供应链路,理想状态下它有助于帮助渠道从根本上提高其品控能力。因为在绕开了中间环节之后,渠道基于市场标准转化的生产、加工及流通标准,能更好地在种植基地落地执行。基于此,下游渠道的品控能力从流通环节进一步向上辐射到了生产领域。

通过这种供销模式,目前优果联已孵化出了一系列以水果为主的单品品牌,包括名为「良枝」的富士苹果、名为「猕宗」的猕猴桃、名为「红芭蕾」的草莓等。近年来,这些品牌已经以自有品牌的形式在百果园渠道内销售。

但它们距离理想状态下的品类品牌,还有一段路要走。

优果联缓慢的品牌化进展,源于中国农产品供需系统的限制。这个供给端与需求端都高度分散的行业,居于其中的流通网络也呈现出多级、分散的特征,这直接阻碍了国内农产品的品牌化。

破除困境的关键在于,通过局部产业环节的集中,来重新整合整个链条上的各方资源。

国内零售商们正扮演着这样的角色。近十年来,随着生鲜品类的竞争愈演愈烈,各种模式的零售商们不断将原本离散的生鲜消费需求集中起来,并基于自身竞争的战略考虑走上来自下而上撬动上游资源整合的道路。

在众多向上游布局的零售玩家中,百果园是较早迈出这一步的一家,其优果联的品牌化策略也表现出了相当的前瞻性。

下游渠道向上投入的规模、决心也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变得更加坚定。它们成为市场上,最有商业动力改造传统农产品供应链的一方。

但产业链本身固有的特征,决定了这类投入期相当漫长。零售商也需要通过介绍新生力量进入上游,共同撬动这个传统系统的改变。

投资方向二:重仓农业技术创新

技术就是新生力量的代表之一。

过去7年,百果园不断加码对技术领域的投资。它的关注点不仅包括传统农业生产相关的技术,如农资投入品、硬件设施等,也包括国内的创新技术。

在传统农业技术投入上,百果园一直都在关注与种植、设施、植保及信息化相关的技术。这部分投资的一大特点是,投资的公司数目虽然数量不多,但往往单笔投资金额高。

数据来源企查查

例如,百果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2019年参投的海南信福生态果业有限公司。前者现在已经是后者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达17%。

百果园重仓投资的这家海南公司,不仅看中了它的品类——以火龙果为代表的亚热带水果,信福果业还积累有相关的种植、病虫害防治等相关技术。

同时,这家公司也是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员企业。后者是一家具有农药制剂相关研发、生产及销售能力的农业服务商,这让信福果业在植保方面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

类似的投资还包括,百果园对江苏绿浥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丽江全季优莓种植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投入。前者是海外知名灌溉设备供应商、设施农业技术商,以色列Galcon、荷兰格Grodan等品牌的中国市场总代理。

在此基础上,近年来百果园逐渐将投资方向拓展到国内的农业技术创新上。

例如,它分别在2018年和2020年投资了智果科技和极目机器人。前者的主要业务是服务于水果种植的信息化服务,后者研发的农业无人机,主要应用于山地丘陵地带果园的植保、飞防。

尽管目前它对国内农业科技项目的投资并不多,但这背后释放出的一个信号是——近些年来随着下游渠道规模优势的形成,它们整合本土技术创新的动力在增强。

类似的趋势也反映在一些新兴的零售商身上。例如,盒马在其部分推行订单农业和直采模式的盒马村里,引入了大量智能农机、植保无人机等新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希望缩短供给链路的零售商们,也在寻找能够帮助上游种植基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新技术。这些技术反过来有助于它们与上游种植基地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投资方向三:耕耘流通供应链、支撑拓店计划

品牌化和技术上的投入,构成了百果园在产业链上游生产供应链上的布局,与之相匹配的还有它在流通供应链上的投资。后者也是下游零售商们,得以撬动上游资源的基础。

流通供应链具体的指农产品完成采摘后,在产地进行分级、加工并物流分发到销地进行售卖的全过程。

从百果园这些年的投资来看,这个环节也是它一直非常关注的部分,而且投资规模较大。这些被投公司大多是大型农产品批发贸易商、具有产地仓或城市仓能力的供应链服务商,及区域食品销售商为主。

数据来源企查查

例如,2019年百果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了海阳津成泰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

农产品的流通贸易正是津成泰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根据公开报道显示,津成泰不仅从事苹果、梨等农产品的收购、加工、储藏及出口业务,还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建立了10余个果品基地。这些果园均采用了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LOBALGAP)认证,来进行生产的全程品控。

类似的投资还包括它对上海小檬侠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广东穗银跨境水果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及深圳般果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

这类投资大多集中在2018、2019年,它们与百果园的扩店计划相关。

2017年,余惠勇提出了到2020年要开出10000家店的计划。此后的两年,百果园的连锁规模开始加速增长。2018年获得15亿B轮融资之后,它重启了社会特许加盟制度,开始加速扩张。到2019年,其年度净增门店数量已高达890家。

百果园此时对流通供应链进行的大量投资,也是为保障它在零售端的快速门店扩张。因为,流通环节的高效及专业化,是门店在市场站稳脚跟,并持续获客的关键。

直到2019年,百果园的对外投资主线都离不开产业链的纵向资源整合。无论是品牌建设、技术投资,还是流通供应链的布局,都是比交易端更重的投入。它的核心动力,也来自于其零售端对商品流通效率,及品质的需求。

这项纵深的产业能力虽然不在台面之上被直观看到,但它确实百果园所有发展提供支撑。

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前不久百果园的常务副总裁焦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他们的商品正在进入第三方渠道,布局B端市场的消息。对百果园来说,正是它多年在纵向产业链上的积累,才让这个业务成为了可能。

投资方向四:探索社区新零售、投资肉禽蛋奶

也是从2019年开始,百果园的投资布局有了第四个明显的变化——投资类别明显增多。除了对纵向产业链的投入外,它也横向在新零售模式探索、品类扩张上有所布局。

结合过去3年外部竞争环境来看,这样的变化与零售行业经历的激烈震荡有关。传统生鲜零售行业,在此期间不仅经历着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与迭代,还遭遇了疫情带来的黑天鹅效应。

这些压力直观地反映在百果园受阻的扩店计划上。2020年,其净增门店数仅120家,远低于前两年。截至到目前,百果园在全国市场上开出的门店为5000余家,只实现了万店目标的一半。

线下门店扩张节奏放缓,加之线上的猛烈冲击,推动着百果园加快找到自己的数字化转型道路。在这个过程中,百果园通过投资轻模式探索了社区团购和同城零售。

2019到2020年间,它先后投资了苏州鲜橙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主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前者是社区团购「同程生活」的主体运营公司,(已于2021年7月宣告破产)。后者的主要产品是即时配送运力聚合平台「猩动快送」。

与此同时,百果园对自身的线上业务也进行了调整。

2020年10月,它推出「熊猫大鲜」品牌取代了「百果心享」,后者是百果园在2019年提出大生鲜战略后,推出的面向付费会员的品牌。「熊猫大鲜」上线后,它采用社区团购式的预售自提、次日达模式,将原本仅开放给会员的商品服务,面向所有用户开放。这一变化,标志着它在会员思路上做出了调整。

在此基础上,百果园快速推进扩品类,SKU增至500个,品类从水果蔬菜扩充到了肉禽蛋奶、粮油调味、乳品冲调等更多食品商品上。在此期间,百果园的对外投资为此提供了支撑。

数据来源企查查

从2020开始,百果园围绕扩品类展开了一系列密集投资。它通过其持股的河南战新百果园产业基金,先后投资了黄天鹅和金丝猴这两大食品公司,又通过旗下深圳百果品牌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间接参股了具有经营预包装冷冻、冷藏食品资质的常州市八千里食品销售有限公司。

去年上半年,百果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了地方知名乳企温氏乳业的股东。双方除了资本层面的交集外,还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研发产品、共建品牌。

对于百果园而言,实现品类的扩张有助于它将更多食品消费沉淀在自己的渠道之内,而其商品经营策略仍然延续了此前它主营水果时的一贯风格——精选商品,形成渠道的差异化优势。

从其公布的数据来看,这个策略收到了积极的效果。据悉,目前其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0万,付费会员占比为三成,会员月度复购率超70%。

百果园高级合伙人孙鹏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集团对于熊猫大鲜核心考核指标是复购率。这或许代表着,百果园这个作为传统零售发展起来的生鲜社区零售商,已经明确了自己发展未来社区零售的方向——它不是流量端的粗放式扩张,而是以生鲜品类为基础,更精细化的顾客和商品的经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admin发布于 2022-03-29 07:35:32 头条
上一篇:多个资本强力支持,高仙机器人完成12亿元C轮融资下一篇:宏观数据_投资需求大超预期关注疫情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