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国经济“成绩单”亮眼,专家解读

  [文/观察者网 王慧]3月15日,1-2月份国民经济“成绩单”如约出炉,多项数据好于市场预期。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固定资产投资表现亮眼,1-2月份同比增长12.2%,比上年全年加快7.3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1%,制造业投资增长20.9%。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好于市场预期,增长3.7%。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称,投资回升主要有几方面因素:第一,稳增长稳投资的政策发力;第二,积极推动制造业投资增长的成效明显;第三,基础设施投资和民生领域投资加大。

  在全球疫情持续、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下,全年5.5%的经济增速定调和1-2月份中国的经济数据都引发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论称,中国今年的经济出人意料地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可能不会持续多久。

  此前,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5%左右的目标时,彭博社在报道中也表现出质疑,称“这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目标”。类似于彭博社的声音,在海外媒体中很多。

  事实上,就像李克强总理在人代会闭幕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所说,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是不容易的,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定下5.5%左右增速传递出怎样的信号?1-2月份的亮眼“成绩单”是否可以持续?

  对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军教授告诉观察者网,5.5%的目标的确高于市场上的很多预测。“不过我想,这个目标应该是有所考虑的,起码中央对今年的GDP增速有稍高的期待,这可能更是一个重要的政策信号。当然,5.5%也有承前启后的考虑,需要把前几年的增长趋势跟‘十四五’的增长目标衔接起来。”

  “仔细分析今年前2个月的数据,应该说有喜有忧。”张军称,从经验上看,一季度的数据对预测全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接下来我认为一些政策的力度应该会加强,投资项目和财政支出,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支出,要扎扎实实地落地。

  “有效投资”成为关键词

  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财政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 万亿元以上,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 万亿元,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 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 亿元。。。。。。一系列硬举措汇成有利于稳增长的强大合力。

  观察者网注意到,投资成为今年“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抓手。

  从近期公布的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不少省份设定的投资增速目标高于当年GDP增长目标,河南、安徽、黑龙江等地甚至提出10%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

  “消费和净出口在促消费和稳外贸外资等政策作用下仍会保持恢复态势,但受到外部影响的因素较多,并非刺激政策就能完全奏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对于投资而言,政府和企业更具有能动性,因而在“稳字当头”的情况下,稳投资将会发挥出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各地政策靠前发力的效果彰显。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以来,有效投资已经成为一个“热词”,备受各界关注。

  中央政府工作报告2次提及有效投资: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无论是来自政府的投资,还是来自企业的投资,但凡是成为有效投资的,一定是经济当下所需要的投资,”张军称,因为只有“有需要”的投资,才会有可观的回报,否则这个投资就变成了闲置的产能。

  刘向东则称:“理解有效的投资,既要讲求投资的方式方法,更要看重投资的结果,既要从经济效益衡量投资的效果,也要从社会和民生效果进行衡量,既要看中短期的回报率,对社会资本是否产生吸引力,还要看中长期是否能形成可持续的资产,并持续带来良好的收益。”

湖州“新能源+储能”项目 图源:浙江电力

  各地重大项目密集上马,基建投资吹响“冲锋号”

  从投向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新基建项目是有效投资的重要发力点。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了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称,这是个“大套娃”,目前已分解出2600多个项目,96%已经开工了,正在稳妥有序推进。

  虎年伊始,多地重大工程建设纷纷上马,吹响了新一轮项目建设“冲锋号”:

  2022年广东省级年度计划投资的9000亿元中,基础设施工程年度计划投资4993亿元,占比55.5%。根据项目安排,将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建设,争取一批新兴领域、交叉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粤布局。

  浙江2022年仅清洁能源项目,就预计启动700万千瓦清洁火电、100万千瓦新型储能项目开工建设,新增风光电装机400万千瓦以上。

  总投资450亿元的中车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项目在吉林松原于2月底开工建设。项目涵盖风电整机、叶片、发电机、储能设备等风电产业链项目的生产制造,风光发电总装机规模500万千瓦,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达400亿元。

  位于湖北荆州的观音寺长江大桥也于近期开工建设,大桥主桥总长1860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主桥长度最长的公路斜拉桥,也是世界首座超过千米的混合式组合梁斜拉桥。

  全国人大代表刘飞香称,“十四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望新增3000公里,预计城轨项目总投资额将达到3.5万亿元,平均每年7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全国水利投资规模将会达到5.1万亿元,每年市场规模大约在1万亿元左右。

中车设计制造的全球首列数字轨道胶轮电车(DRT) 图源:澎湃影像

  “新基建”炙手可热,多方加码布局

  作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扩大有效投资的有效手段,“新基建”是2022年各地重大项目的整投资热点之一。

  5G基站、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工业互联网、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成为“新基建”投资的主要内容。

  比如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全面完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建设超大规模开放算力平台等一批新型基础设施。河北省提出,今年将新建5G基站2.5万个,建设张家口国家级数据中心,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枢纽节点。

  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建成全球最大5G网,我国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以上。2021年,5G投资1849亿元,占电信固定资产投资比达45.6%。

  “传统基建在中西部地区、边缘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可能还有大量的空间,但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特别是像北上广深这些地方,其实已经接近饱和了,”张军分析道,所以,经济发达的地区必然会更多地关注“新基建”,把钱花在这上面。

  刘向东则认为,“新基建”属于适度超前建设的重点方向,投资周期短见效快,能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责任编辑:祝加贝

admin发布于 2022-04-02 07:07:49 头条
上一篇:今日,股市突然跳空大涨,传递两个多头信号下一篇:新疆库车市_活跃“夜经济”点燃“烟火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