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管理战略

金融风险管理战略 金融风险管理战略是指从全局和相对长远的角度做出的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的总体运谋筹划和行动纲领,它是金融风险控制的基准点和出发点。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健康平稳发展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对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对于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体作用

金融风险管理战略 人们越来越重视风险管理。因为在这50年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速度和程度非常之大,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组织形式、商业运作方式、业务内容等都已经变得十分复杂。但技术越先进,一旦出现事故则损失也越大;结构越复杂,总体也越脆弱。在高新技术给人类创造了大大超过历史上任何时代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多、更大、更集中、破坏力更强的风险。金融风险管理可以相对独立于经济主体的其他活动,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拥有相对独立的管理目标、管理程序和管理方法。金融风险虽然由经济、金融活动引起,但可以利用这个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的运行加以识别、衡量和管理。金融风险管理是指经济主体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由金融风险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运用适当的方法、政策和措施,对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对策制定和控制的行为过程。

金融风险管理战略是以金融体系全局为对象的总体性谋划,以实现整体优化为基本目的而做出的长期行动纲领。 金融风险管理战略着眼于未来,在较长时期内一般在五年以上所要达到的管理目标。金融风险管理战略是对未来超前性的决策。人们既不能完全认识未来客观世界的各种因素,也不可能在信息绝对充分的条件下做出决策,因而具有一定风险性。金融风险管理战略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金融与社会经济相得益彰。金融风险管理战略要服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长远利益,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金融风险管理战略是在较长时期内总体性谋划,对金融体系的运行、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以及监管部门的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和保证作用。具体作用如下:金融风险管理战略为实现金融体系长远经营目标规划蓝图,成为经济主体的共识,有利于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金融风险管理战略是管理者金融风险管理的行动纲领,明确奋斗方向,以此来理顺金融体系内外各种关系,增强预见性,把握管理的主动权,减少或避免管理的盲目性,增强经济主体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金融风险管理战略能够促使管理者对外部条件变化的弹性适应。在顺境中鼓舞斗志,不失时机地把握、利用机会,发扬优势把管理水平推向新台阶,在逆境中树立信心、迎接挑战,扬长避短渡过金融风险的难关。金融风险管理战略有利于提高金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效的管理战略促使金融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有序高效进行,推动金融企业基础工作展开,全面提高金融企业素质,从而不断地提高金融企业管理水平。

风险产生

金融风险管理战略 金融业务活动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与一定环境变化相结合,就会出现风险问题,存在潜在的资金损失的可能性。如果处理不当或者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时,风险就会产生。现有的金融管理理论和方法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要,其分析基础是在完全均衡假设和静态假设下得出结论,却要应用于非均衡状态的,复杂多变的现实经济活动中,必然常常遇到挫折和失败。金融管理人员能否根据环境变化做出正确决策并组织实施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不能完全做到,就会给金融管理目标带来不良影响,造成风险。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在快速发展,然而由于众多原因,相应的金融运行有时紧缩、有时放松和再膨胀,加大了银行风险管理的困难。人民银行侧重于法规性监管,忽视风险性监管,金融风险控制环节薄弱,金融立法和执法不健全,金融体系不规范。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市场信用体制的建立更是任重而道远,许多企业改革不规范,造成巨额的银行不良资产,给银行信贷资金运作带来风险。金融业快速扩张的同时,金融发展中的风险隐患也在不断加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形式。管理体制风险。这是指金融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引起的资金损失或运营效益下降。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效率降低,监督乏力的问题,以及其内部之间、与业务部门之间、与外部的经济单位之间,存在不协调和沟通不及时等问题。管理体制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对该风险的化解与防范极为重要。

改革风险

金融风险管理战略 金融交易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同规约的条款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这是中国银行业比较突出的金融风险。虽然中国几次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划出不良贷款,使不良贷款比率下降,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不良贷款还是相当高的。中国银行自身约束不利,对债务人的法规约束软化也是造成信用风险的原因。

金融改革风险。是指因出台一项政策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毫无疑问,一项政策或改革的实践是为解决现实中的突出问题,但也可能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又产生其他问题。从风险的角度分析,就是又增加了一些新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轻则影响政策或改革的成效,重则危及政策或改革的成败。因此,政策风险是决策时首先应该充分考虑的。

资金运作风险。资金运作风险包括资金流动性风险和资金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指没有足够的现金清偿债务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而给银行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资金管理风险是指因资金被挤占挪用而不能满足支储需要或存储不经济所产生的负面作用。这种风险出现时将严重影响商业银行。

金融机构内部管理风险。内部管理风险主要有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由于金融活动和金融关系的复杂性,使得金融人员及有关业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出现技术性差错而带来损失。例如随着金融办公自动化的提高和金融管理任务的增加,线路故障、操作失误、黑客入侵、数据丢失、业务差错等问题时有发生。道德风险是指因金融人员道德品质下降,给资金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金融活动中,有些金融人员抓住各种机会以各种似是而非的名目、借口和手段侵吞公款的事件屡见不鲜。利率汇率风险。中国银行业及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之间时常会互相竞争抬高存款利率,收揽储蓄。这种竞争方式使得利率风险大大增加。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变动频繁,直接影响外汇资产,使中国商业银行面临高汇率风险。

策略研究  

金融风险管理战略 完善金融法制法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成熟的金融法制法规来防止金融犯罪。1993年起,中国着手的金融领域法制建设已经基本形成。法律手段作为金融风险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手段日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是要达到理想的效果还有待于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加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加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前提。这些工作包括建立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完善票据贴现市场为企业和银行短期融资创造条件;加快资本市场发展,适度扩大股票和企业债券市场规模。国家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保持必要的力度。以期在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率的同时,继续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从而保持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和国民经济的内外均衡,进一步增强中国抵御国际投机势力和国际金融风波冲击的能力,实现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

加强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必要条件。加强金融监管需要从目前的法规性监管向风险性监管转变,从单一的现场检查向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并重转变。逐步健全对金融机构的接管、终止、兼并和破产等制度,以及对金融机构负责人的离任审计制度、要建立金融监管责任制。监督金融机构降低资产风险,提高资产质量。

对金融操作人员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把风险意识贯穿于金融人员的工作中,深入到金融部门内部,使他们在注重工作成果的同时,要善于及时发现可能的风险。只有在金融部门内部形成风险意识的氛围,开展金融风险管理才有可能。

制定金融风险评级机制。在找出潜在的风险之后,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将造成的损失是非常的重要的。风险造成的损失取决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风险评级制度可以使风险分析定量化,为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策略提供可靠依据。风险评级机制就是在风险识别和衡量的基础上,对它们进行排序,列入不同的风险级别。风险级别一般有高频率高损失、高频率低损失、低频率高损失和低频率低损失四种类型。相应的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也有、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四种。可以用来防范和化解风险。

健全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系统。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就是金融机构内部的风险控制系统。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可以建立贷款管理责任制度,完善并落实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并加强中国银行的内部监控系统,完善对各级经营权的监督机制。防范不良贷款,防范金融犯罪,努力把金融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建立专门金融风险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金融风险管理机构,可以独立负责金融风险预防和控制,将金融机构各个部门有关风险报告综合总结,以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具体明确的实施防范和化解决策。还可以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东奥会计在线 http://bbs.dongao.com/thread-731700-1-1.html

runsly发布于 2022-02-17 04:55:05 知识
上一篇:银行挤兑下一篇:金融风险测度理论